庶帝_第二百四十五章 议论卫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议论卫霍 (第2/3页)

在无法准确拿捏这本来就非常难拿捏的答话尺度。

    重了不是,轻了也不是。

    安文看了看王杰,终于还是伸出手来,摸了摸他的头,“是二哥不好,”他微笑着开口道,“我先前,不该在四弟开口之前提太子,更不该说太子以诛霍氏为宣帝奇功,我方才这一提,倒叫四弟为难了。”

    王杰被安文的手抚得低了低头,“殿下所说,确有一定的道理,二哥莫要说我为难。”

    安文笑道,“好,四弟既不为难,”他又抚了一下王杰的头,缩回了手,“那便仔细同二哥说说,卫、霍究竟有何‘跋扈’形迹?”

    王杰默然片刻,缓缓开口道,“二哥方才所言二事,皆为卫、霍‘跋扈’形迹。”

    安文挑起了眉,“是吗?”

    王杰点了点头,幅度极小,但看上去很认真,“是。”他深吸了一口气,道,“《汉书》尝载,汉武帝曾为景桓侯治第,令其视之,景桓侯拒而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武帝由是益重之。

    “然获封骠骑将军后,却为其生父于河东大买田宅、奴婢,又迎其异母弟入长安为官。

    “博陆侯时年方十余岁,便已迁诸曹侍中,景桓侯逝后,即成汉武帝托孤重臣之一,这其中来往关窍,不得不令人……”

    安文抬手作了个“止”的手势,道,“疑罪无从。”

    王杰顿时闭上了嘴。

    安文抿了抿唇,又问道,“那么,射杀李敢一事,又有何不妥之处呢?”

    ——————

    ——————

    1甘露三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列霍光为第一,但因其死后家族谋反被满门抄斩,故不名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资治通鉴》上以戎狄宾服,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2本章关于霍去病迁霍光入长安为官的事情,都是我自己根据《汉书》推测和思考的观点,可以视作“阴谋论”的一种,读过之后不必当真。

    汉武帝曾经替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不消灭,就无以为家。”因此汉武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

    《汉书》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3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将军去攻打匈奴,路过河东,河东太守到城郊去迎接,背着弓箭在前面带路,到平阳侯家裹的接待处休息。霍去病就派小吏去请霍中孺来相见。

    霍中孺急忙赶来很恭敬地晋见,霍去病上前迎接揖拜,跪下说“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您的骨rou。”

    中孺伏地叩头说“老臣能把命运寄托给将军,这是上天所助啊。”

    霍去病为霍中孺买了大量的田地、房宅、奴婢后离开。

    还军的时候,霍去病又经过河东,于是就把霍光带到了长安,当时霍光才十几岁,就任命霍光为郎,不久就迁升为诸曹侍中。

    霍去病死后,霍光被封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皇帝出行则以奉车身份随驾,在宫内就侍奉左右,进出禁宫有二十多年,一直小心谨慎,未曾有遇差错,很受皇帝的亲近信赖。

    《汉书》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

    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中孺扶报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

    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

    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4戾太子也就是皇后卫子夫所出的太子刘据。

    关于霍去病上疏表请立汉武帝三子这件事情,我个人觉得疑点重重,尤其,这件事情发生在元狩六年,同一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去世。霍去病死后,他的儿子霍嬗继承了霍去病的爵位。

    但是六年以后,也就是元封元年,霍嬗从汉武帝登泰山封禅,不久暴卒,谥号为哀。霍嬗死时,只有十岁,没有子嗣,汉制不允许其兄弟袭爵,霍去病的冠军侯国也因此而除。

    《史记》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