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五章 由来正节 (第2/3页)
安懋接口道,“这倒要请教太皇太后了,”他淡淡道,“朕记得,德宗在的时候,拔汗那也进贡过一样的骢马,当时,还是太皇太后想了法子,替德宗驯顺了马匹。” 安氏淡笑道,“不是什么稀罕法子,”她挽了一下袖口,“难得皇帝还记得此事。” 安懋微笑道,“太皇太后不提,朕原也不记得,”他淡然道,“不过既然提了,朕却想替四皇子请教一二了。” 安氏笑道,“昔年德宗制此马,只须三物而已。” 安懋道,“何物?” 安氏淡然道,“一铁鞭,二铁檛,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檛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刺其喉,如此,即可制而驯之。” 安懋闻言便笑,“好法子。”他顿了顿,又问道,“不知昔年德宗如何评说?” 安氏敛了敛眉,淡淡道,“德宗不过壮我驯马之志而已。” 安懋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朕却觉得此法甚妙,待四皇子来请安时,太皇太后不妨将此法告诉皇后一声,四皇子年纪尚小,恭嫔又去得早,这读书骑射上的事体,还须得皇后多帮待呢。” 安氏笑了,“皇帝是想支使皇后,又开不了口,所以才有了这么一遭儿,为的是让我去替皇帝说项罢?” 安懋笑了一声,道,“朕知道,这归根结底,还是太皇太后心疼侄子们。” 安氏收敛了笑容,“是啊,皇帝对儿子们一视同仁,我对侄儿们,自然也是一视同仁的。” 安懋笑了起来,又与安氏说了几句闲话,待安氏道乏时,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太皇太后对朕此次执意发兵元昊……有何看法?” 安氏掩口打了个呵欠,懒懒得靠回了“竹夫人”,“这等军国大事,我一妇人如何敢随意评说?”她放下手,拥着身侧的“竹夫人”,亦似漫不经心地补充了一句,“不过这一方天地,分半为佛,又半为天尊,则自然有争。” 安懋点了点头,慢慢地站起了身,对安氏肃了肃身,道,“说了这会儿子的话,太皇太后必定是疲累了,如此,朕便不再多打扰了。” —————— —————— 1“竹夫人”又叫青奴,古代夏日取凉用具,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可拥抱,可搁脚,长约1米左右,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 古代传统婚俗认为,竹夫人,是男性的象征,是最具阳气之物,也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之物,竹夫人内总会有两个小球,十分好玩。 2竹夫人 宋·郭印 林下风流在,收归枕簟傍。 冰肌元本净,玉骨自然凉。 最是虚心好,由来正节刚。 炎天长作伴,书夜不能忘。 3《红楼梦》有一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 这个谜语是打一物件——“竹夫人”。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指“竹夫人”的外形;后两句指秋后天凉了,这个东西就用不到了,会收起来或搁置一边。 《红楼梦》里因为是宝钗制作的灯谜,所以暗示宝玉虽然娶她为妻,但时间不长就出家了,夫妻缘份很浅。 4“拔汗那”中亚古国,在锡尔河中游谷地,今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地区。 汉代称大宛,于南北朝时,大宛则改称破洛那,隋唐作汗、拔汗那、跋贺那,唐开元二十七年封其王阿悉烂达干为“奉化王”,天宝三载改其国名为宁远,此文取隋唐时国名作“拔汗那”。 5“狮子骢”是一种马,“骢”,青白杂毛的马,狮子指的是它的鬃毛。 《朝野佥载》“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其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仁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6文中安氏说的驯马法,是武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