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 鱼传尺素 (第2/3页)
“譬如,昔年宋神宗初即位时,大兴慨然有为之志,乃披金甲诣慈寿宫见太皇太后,尔后诏旨起用王介甫为相,是时,一众jian臣以变法图强之名祸乱朝政而致大宋覆亡。” “然靖康南渡之后,世人皆以王介甫为兴乱之源,说若非王介甫窥破神宗奋发图强之心,投机取媚于上,大宋断断不会如此轻易地亡于钦、徽二庙。” “王莽篡汉而建新朝,终究是为他自己的王氏江山,故有‘新室不因崇外戚’一说,但王介甫之于熙宁变法,却是为实现宋神宗‘以复昔年汉、唐之疆域’一愿啊。”文一适缓缓地吁了口气,道,“赵宋后人却将大宋覆亡之祸全数归于王介甫,真是……不得不令人唏嘘。” 文一夔顿了顿,道,“大哥是以为,七弟在定襄,会重蹈昔年王介甫变法之覆辙?” 文一适没点头也没摇头,“不是我以为,”他正色道,“是七弟以为。” 文一夔的喉结动了一下,“或许,”他清了清嗓子,“或许,是你我将事体想得复杂了,旁的不提,就说王莽复《周礼》之‘井田制’一项,便绝不可能顺利施行于当今朝野。” 文一适沉吟了起来。 文一夔道,“大哥,现下最紧要的,并非是弄清楚圣上究竟想让七弟做什么,”他淡然道,“而是要弄明白七弟想让你我做什么。” 文一适一凛,应道,“不错,七弟于此刻寄信而来,绝非时机偶然。” 文一夔点了点头,尔后轻声问道,“我在想,这件事是不是应该知会一下范扬采或者……” 文一适接口道,“但周见存刚刚接手料理琅州秋赋,告诉范扬采倒不妨,我怕就怕宋茂行与彭寄安借端生事,又牵连到我们……” 文一夔微笑道,“可大哥给彭寄安出的那个主意,不也是……” 文一适摆了摆手,道,“那不一样,”他认真道,“我是笃定范扬采与宋茂行绝不会全数放手秋赋一事,在周见存有难处的时候也绝不会完全袖手旁观,才与彭寄安出了那个主意。但七弟说的这件事,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还真不敢轻易就下了结论。” 文一夔想了想,伸手抓住桌角,慢慢地站起了身来,“这样罢,”他颤颤巍巍地道,“我去替大哥将七弟的信取来,大哥先看了信,再做决定不迟。” —————— —————— 1“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 汉·蔡邕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2“鲤鱼之中肠” 曹植《送应氏》“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3“千金购得解飞人” 王莽 宋·苏轼 汉家殊未识经纶,入手功名事事新。 百尺穿成连夜井,千金购得解飞人。 “百尺穿井”和“千金购人”取典《汉书》 “百尺穿井”,王莽时有臣上书称,穿井得白石,石刻王莽可当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