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四章 鱼传尺素 (第3/3页)
《汉书》是月,前辉光谢嚣奏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千金购飞人,指王莽招募天下奇技之人,欲攻匈奴,有人应募自称能日飞千里,王莽知道他们不能任用,硬要博得珍惜人才的名声,都任命作理军,拿车马赏赐他们,等待出发。 《汉书》又博募有奇技术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言便宜者以万数……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 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莽知其不可用,苟欲获其名,皆拜为理军,赐以车马,待发。 这里苏轼用“连夜井”暗指王安石进言推行“水利法”;“解飞人”讥讽王安石用兵西夏。 4“王莽改制”的结局 地皇四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 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商人杜吴杀死了王莽,取下了他的系印纽带。 校尉东海郡人公宾就,是原大行主治礼郎,看见杜吴就问这条纽带的主人在哪裹。 杜吴回答说“在室内西北角的屋子裹。” 公宾就割下了王莽的脑袋。 军人们分裂了王莽的身躯,四肢关节、肌rou、骨骼被切割成许多块,争着去砍杀的有几十人。 ……王莽的脑袋被送往前往更始帝那里,挂在宛城的街道上,百姓都去掷击它,有的人切下王莽的舌头来吃了。 《汉书》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 校尉东海公宾就,故大行治礼,见吴问“绶主所在?” 曰“室中西北陬间。” 就识,斩莽首。 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 ……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5《论语》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孔子所指的“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 6“宋神宗披金甲” 《铁围山丛谈》神庙当宁,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境罪。 一日被金甲诣慈寿宫。见太皇太后曰“娘娘,臣著此好否” 7关于王莽的“井田制” 《汉书》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王莽发布的诏令包括两方面一是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即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亩;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原来没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 二是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诏令还规定,如果有人敢于攻击井田制度,煽动人破坏法令,则将其流放至边境地区。 但是就连王莽,也没有完全将这一套“井田制”进行到底,实行王田的诏令刚一颁布,便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 一部分地主、官僚甚至举兵反抗。 汉徐亭侯刘快结党数千人起兵;真定地主豪强也在刘都的率领下举兵反莽。 朝廷内部一部分原来追随王莽的人也提出异议,随即,王莽在这道诏令颁布的第三年,就宣布废除了“井田制”,买卖奴婢也不追究了。 《汉书》莽知民怨,乃下书曰“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