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_第三百四十章 绘事後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章 绘事後素 (第2/3页)

同我说说接下去该怎么办了罢?”

    徐知温扬了扬嘴角,道,“文氏效仿子路,便是效仿孔门十哲,同是孔圣人的孝子贤孙,哪里会不知道孔圣人的苦心呢?”

    “譬如,昔年子路为邵宰时,季氏以五月起长沟,子路见百姓困苦不堪,便以其私秩粟为浆饭,以饷起沟百姓。孔圣人闻之,因恐其‘侵官’,而使子贡往覆其饭,击毁其器。”

    “圣人之行彪炳千秋,父亲如今,只须如法炮制,遣御史或手下官吏上奏言明琅州之事皆为文氏之过,但文氏所作所为,乃至种种‘侵官’举动,亦是受人所迫,逼不得已罢了。”

    徐广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他往后靠了一靠,肩膀那儿看上去像是忽然凹陷下去一块的模样,“就这些?”

    徐知温点了点头,笑道,“儿子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

    徐广偏了一下头,“我不信。”他顿了顿,又重复了一遍,“我不信你能做的只有这些。”

    徐知温微笑不语。

    徐广盯着他看了片刻,忽而又问道,“说到遣人上奏,你觉得遣谁较为妥当呢?陶靖节如何?”

    徐知温笑着摇了摇头,朝徐广作揖道,“儿子这儿倒有一得力人,只是眼下还算不上可靠,要不要用他,还得请父亲为儿子掌一掌眼呢。”

    ———————

    ———————

    1“绘事後素”与“过犹不及”都是《史记》里面有关卜商的梗。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子夏问道“‘姣美的笑容妩媚动人啊,明沏的眼珠流动生辉啊,信佛洁白的生绡染上了绚烂的文彩’,这三句是什么意思?”

    孔子回答说“绘画要先有洁白的底子,然后再彩饰图画。”

    子夏说“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

    孔子说“卜商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

    子贡问道“颛孙师和卜商那一位更强些?”

    孔子说“颛孙师么,有些过分,卜商么,有些赶不上。”

    子贡说“那么颛孙师好一些吗?”

    孔子说“过分和赶不上同样是不完美的。”

    《史记》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後素。”

    曰“礼後乎?”

    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然则师愈与?”

    曰“过犹不及。”

    2《左传》书退!国有大任,焉得专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离局,jian也。有三罪焉,不可犯也!

    栾书退下去!国家有重大任用,您哪能一人都包揽了!再说超越他人的职权是冒犯,丢弃自己的职责是怠慢,离开自己的部下是使部队混乱。这样做在您身上有三个罪名,不能触犯啊!

    3徐知温这里行的“射覆”令中的典故是取自《反经》中“反仁义”的一段话。

    4《反经》中的“反仁义”、“盗亦有道”与“侵官”典故的选段

    强盗问他的头目盗跖“当强盗也有道吗?”

    盗跖说“当然有啊!天下什么事能离得了道呢?当强盗的学问大着呢!

    首先是‘妄意’,估计某处有多少财宝,值不值得动手,要计算得准确周到,——圣也;

    动手的时候,别人在后面,自己先进去,这是要有勇于牺牲精神的,——勇也;

    得手之后,别人先撒退,自己最后走,有危险自己承当,——义也;

    判断某处可不可以去抢劫、偷盗,什么时候去才能成功,这是需要智慧的,——智也;

    东西抢到以后,大块分金,大块吃rou,平均分配,——仁也。

    仁义智勇圣,这五条标准不具备而能成大盗的,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后汉末年,汉献帝在位的时候,董卓到中央政府做官,在他图谋篡位之前,礼先下士,很会捧敬当时的知名学者如蔡邕等人。

    撰写《后汉书》的范晔在总结董卓篡权的历史教训时写道“董卓这人本性野蛮残暴,有如虎狼,碰上汉朝末年政权剥落崩塌的局面,给了他野心得逞的机会,伦理道德被他践踏,纲常制度被他破坏,毁坏分裂了中央政权。像董卓这样开人胸膛,剁人手足,残酷得吃人不吐骨头的人,就是杀尽了天下人都不会称心。

    但是就是这样坏透了的人,对于知名度高的文人学者,还懂得故意表演礼先下土那一套,以便慢慢地、一点一滴地侵凌篡夺东汉政权,所以不要看董卓粗鲁残暴,杀人如麻,他很懂盗窃之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