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4册)_第116 章|战商於景翠败北 伤别离秋果归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 章|战商於景翠败北 伤别离秋果归秦 (第11/12页)

    楚人筹备数年之久的光复商於之战以景翠中军战败、楚人死伤逾三万的惨痛代价,草草收场。所幸庄峤引领的封亲族兵光复涅邑,攻克黑水关,将秦人逼退至淅邑及东武关一线,好歹为楚人挽回一点面子。

    护送秋果的辎车驶过函谷关后,辚辚行至小秦村的路口。

    秋果叫停,在车中发有小半个时辰的呆,吩咐拐向小秦村。

    秋果已有十几年没有回来了。

    让秋果惊讶的是,小秦村变了,变得她已经认不出来。尤其是她的家,原来的宅子全部不见,在原宅地上新起的是几处大院子,院门不再是柴扉,而是黑漆大门,门外还立着两只石兽,张牙舞爪的她认不出是什么。

    驷马大车缓缓停在门口。

    有人迎出来,像是个家宰。

    秋果跳下车,走过去。

    家宰认不出,观她气度,不是寻常人,问道:“姑娘,你找谁?”

    “还是秦大川的家吗?”秋果问道。

    “是呀,是呀,大川是我家老爷子呢。姑娘是——”家宰盯住她。

    秋果没有睬他,径直走进大门。

    原来的狗不见了,朝她吠叫的是两只雄壮的黑狗,被拴在一个角落里。

    听到狗叫,秦大川走出堂门。

    大川揉揉眼睛:“秋果?”

    “阿大——”秋果住步,盯住他,眼眶湿了。

    “哎哟,真是我的好闺女哩!”大川紧前几步,一把抱住秋果。

    父女二人拥抱。

    “她娘,咱家闺女回来了,是秋果呀!”大川朝后面的院子里大叫。

    秋果娘跌跌撞撞地跑出来,见到秋果,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

    秋果上前,朝娘磕个头,抱住娘哭。

    不一时,几进院子的人全都出来了,有仆人,有二川、三川家的两个婶婶,还有大小不等的一群孩子,簇拥秋果走进客堂。

    “阿公呢?”秋果扫视一圈。

    大川抹泪。

    大川带秋果走向后面角落处的偏院,是他们的家庙。秋果几次大功下来,秦家已经荣升为大夫级别,修建家庙了。

    秋果在爷爷的牌位前叩首,涕泣。

    “闺女,把你的事对阿公说说!”大川问道。

    “叫我说啥?”秋果道。

    “说说你与苏大人的事呀,你阿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个。苏大人咋没回来呢?”

    秋果低头,揉泪。

    “阿大,”大川叩首,对着牌位诉说,“你最想见的孙女秋果回来了。她可是咱家的大功臣呀,是她带给咱家一个大贵人,就是苏秦苏大人。苏大人是阿大您一眼就相中的,您的眼真是亮洒啊,因为这个苏大人,咱家才有这荣华富贵,才有这几十井田,才有这么大的院子,才有这些仆人,才有这吃不尽的粮,才有这用不完的钱……”

    大川一桩一桩地讲述眼前的获得,将它们一古脑儿安在苏秦头上。

    秋果越听越悲,大声哭起来。

    “闺女呀,你哭个啥哩?”大川心疼了,“快给阿公说说你与苏大人的事。阿公临终前还在念叨你俩呢。”

    “我与苏大人没有什么事儿,他是我的义父呀!”

    “这这这……他是当真了呀!”大川急了,“他咋能……那你……嫁给谁了?”

    “我谁也没嫁,谁也不嫁!”

    “哎呀,哪有闺女不嫁人哩?”大川责她一句,跺脚,“阿大这就为你寻个婆家去!就凭咱家这光景,哪家的小伙儿不眼馋?”

    “阿大,”秋果又给阿公叩个响头,转过来盯住独臂,缓缓说道,“我走了。”

    “到哪儿?”大川吃惊。

    “咸阳。”

    “咦,去咸阳做啥?”

    “给你们挣钱,挣田,挣更多房子,还有荣誉!”秋果大步走向前院。

    “咸阳好呀,”大川来劲了,“阿大陪你去。”紧跟几步,语气兴奋,“闺女呀,咱家在咸阳也有一套大宅子呢,可排场了。这辰光是你阿弟一家住着,你阿弟学成匠人了,会打制乌金兵器哩,这辰光说是到於城了,王上一个月就发三石粮,咋也吃不完哩。不瞒闺女呀,阿大倒是想住在城里,可你娘不习惯,死闹着要回来,这不,阿大放不下她,只好跟她回来。嘿,到家一看,还是咱这乡下地儿广,人头熟,美着呢,一来二去,也就不想去了……”

    “阿大,你有完没完?”秋果呛他一句,加快脚步,径直走向大门,在闻讯赶来的村人们的惊愕目光中走出院门,噌地跳上马车,吩咐车夫扬鞭而去,竟是连家里的一口水也没喝上。

    “这这这……”望着绝尘而去的驷马辎车,大川不明所以,伸出独臂连拍几下后脑勺,“这孩子……”

    秋果一路驰入秦川,拐向终南山,直入黑雕台。

    验过雕牌,有人引秋果进山。

    迎接她的是天香。

    “秋果,总算是等到你了!”天香笑盈盈地向她张开双臂。

    秋果扑入她的怀里,万千委屈化作一声长长的“师傅——”,号啕大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