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节 (第4/5页)
这问题问得妙啊!青州其他几个郡的郡守心里也嘀咕着呢。现在好说话的陈刺史已经被调回京了,换上的顾淮之肯定不如陈刺史好说话,他在康郡那些动作,几个郡守心里也是服气的,现在就想抱顾淮之大腿,请大佬把他们带飞,就是不知道顾淮之愿不愿意把腿伸过来让他们抱。 没办法,之前顾淮之一心扑在康郡的发展上,忙得脚不沾地,连陪妻子孩子的时间都没多少,更不用说抽出时间和其他郡守聚会聊天增进感情了。 认真算下来,这几位郡守,也就是当初陈刺史为顾淮之办接风宴时见过顾淮之一面。结果现在顾淮之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大家还是不熟,这就有点尴尬了。 顾淮之一点都没在意他们的纠结之处,上任后立即雷厉风行把人叫过来开会,先提出一个青州的三年发展规划的总方案,然后让几个郡的郡守分别说说自己对自己治理下的郡有何看法,也写个三年计划上来。 经过连续一个月的开会——写计划——计划被驳回——重新写计划的魔鬼精神摧残后,奄奄一息终于从顾淮之手里逃出一条命的郡守蓦地明白了新任领导的行事风格?那就是:你们都给我好好干活,少想些有的没的,勾心斗角耍阴谋诡计通通滚蛋,我要的是有真本事还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 这也确实是顾淮之给他们的一个下马威,早先陈刺史还在的时候,顾淮之就看出来陈刺史脾气太软,压不住底下这帮郡守,也就慢慢地养大了他们的脾气,一个个都是阳奉阴违的高手。 顾淮之没那么多时间处理他们之间的这堆破事儿,内掐掐什么呢,显摆你的头最像针尖了吗?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置最是难办,一个弄不好就是里外不是人。顾淮之全都不惯着他们,一视同仁,通通给我开会写报告。还有心思搞小动作,多半是闲的,多写几份规划就没事儿了。 事实证明,这招非常好使。一个月下来,六个郡的郡守从此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以往有矛盾的都相逢一笑泯恩仇,决定听从顾淮之的指挥,手拉手,齐心协力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做贡献。 顾淮之对此表示十分满意,一个个的都不傻,逼急了都能爆发出惊人的才智。有这样的本事,用在内斗上多浪费啊,现在就到了他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郡守们消停了,顾淮之也没打算继续折腾他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同事,他们的事情做好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顾淮之看得很明白。 于是,顾淮之也没藏着掖着,给他们上了一堂丰富多彩的经济课,差点震碎他们的三观。出来后,郡守们整个人都恍惚得不得了,脑子里仿佛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说原来商业这么重要啊;另一个说呸,士农工商,商贾低贱,这可是一贯的道理,怎可违背祖宗之法重用商贾? 不管郡守们内心受到了多大的冲击,顾淮之依旧淡定自若。等他们冷静下来后,顾淮之就拍拍手宣布,先给他们三个月的时间搞试点,除了已经步入正轨的康郡外,其他五个郡,哪个郡在这三个月中取得的政绩最佳,接下来顾淮之就重点帮扶这个郡。 有竞争才有动力,这话一出,整个青州都跟进了凉水的热油锅似的,立即炸锅了。 第105章 步入正轨 事实证明,朝廷官员一旦动员起来,效率还是挺高的。三个月后,顾淮之收到了一份极为满意的答卷。 这年头儿能混成一郡之守的,真不是什么菜鸡。以前那就是惰性发作混日子,现在顾淮之给他们搞了个竞争模式,这几位郡守立即把原来用来偷jian耍滑勾心斗角的聪明劲儿用在了如何带领本郡百姓脱贫致富上。 三个月下来,六位郡守齐刷刷黑瘦了一圈。顾淮之一看就知道,他们这三个月没少跋山涉水下基层。 这就对了嘛!顾淮之心说你们之前连郡内百姓的生活都不了解,算什么父母官?现在多好,顾淮之随便抽问一下某个县的情况,郡守们都能对答如流,这才是人民需要的好官啊! 康郡隔壁的颐郡郡守给了顾淮之一个大惊喜。这位郡守虽然年纪最大,但头脑比其他人还灵活。另外四个郡的郡守还在为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头秃的时候,这位郡守已经联系上了新任康郡郡守,说咱们都是邻居,互通有无比其他郡方便。现在康郡已经成为青州的领头羊,甚至比州城还繁华。去康郡的游客那么多,只看山啊湖的未免太单调,我们颐郡也有不少美景啊,不如我们来个合作,游客们去康郡玩够了,再让带路的提一嘴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