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节 (第5/5页)
郡。反正也不远,游客们来都来了,不如多看几个地方的风景? 当初顾淮之刚任康郡郡守时,安顺县县令还向他倒过苦水。说是安顺县百姓有不少人羡慕颐郡的日子好,偷偷搬过去好多人家,搞得安顺县人口少了不少。现在搬过去的那帮人都在后悔,问就是当初不该眼皮子浅拖家带口去了颐郡,现在只能眼红老家的亲朋好友的红火日子。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没少吐槽,颐郡郡守之前下乡明察暗访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听了个全乎,当即觉得心都被扎穿了。好在这位郡守心理素质非常不错,换个身体不大好的人听了怕是要当场气出心梗,这位郡守顽强地撑住了!哪怕气得浑身直哆嗦,话都说不出来,也撑住了,没让随行的人跳出去问这几个百姓的罪过,默默走了。 别看他脸上不在意,心里一直没过去这个坎。翻来覆去思忖了许久,终于让他想出办法来了,想立马超越康郡那是不可能的,但打不过它我可以加入它,了解对手的一切实力后再暗中使劲儿争取超过它这不就得了。 至于康郡郡守会不会答应他的问题……颐郡郡守表示,只要脸皮够厚,一切难题都不是难题。再说了,新上任的康郡郡守还是个年轻人,他这个老家伙,正好可以倚老卖老耍一回无赖嘛。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颐郡郡守成功抱上了康郡的金大腿,双方达成了友好合作,康郡还向颐郡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持,羡煞一众同僚。 不过其他人也没闲着,在了解过康郡的发展路程后,几人琢磨了许久,又下乡实地考察了一番,觉得自己郡也能搞出自己的特色来。有人把重点放在了养殖上,认为前来青州的人日益增多,酒楼的rou应该供不应求,他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也有的觉得冬季就缺点青菜,翻阅古籍发现有人提过冬日暖房种菜的法子,摩拳擦掌地想试试。 顾淮之充分肯定了他们想法,然后在他们充满斗志的眼神中给了他们一队宣传队。 你们以为你们说什么老百姓就会撸起袖子跟着你们一起干吗?天真。多少百姓世世代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他们种地他们绝对没二话,让他们干别的,他们心里一准儿打鼓。冬天种菜也好,养牲畜也罢,那都是要钱的。寻常老百姓心里没把握谁敢冒这个头轻易尝试啊? 到时候,政令下行,闹个民怨沸腾,岂不是得不偿失? 顾淮之当初能在康郡放手干,那都是靠银子砸出来的。老百姓拿了银子才对他这个郡守有信心。其他郡守……说实在的,老百姓这些年对他们根本一无所知,连个名字都不知道,谁乐意跟着他冒这个风险啊? 这个时候,宣传队就格外重要了。郡和郡之间的联系倒也算丰富,前几年康郡的建设搞得红红火火,其他郡的百姓也有所耳闻。现在宣传队再去其他郡走一走,吹一吹康郡的现状,再给大家画大饼,说新使君说了,让大家都向康郡学习,给大家想致富的法子。现在路也准备修了,以后府君会告诉大伙儿,咱们该干点什么活。咱们庄稼把式不怵田里地里的活,只要跟着府君好好干,争取三年后咱们也过上康郡那样的生活。 宣传队不光在各郡的县城内吹,还下乡跑去跟农户们唠嗑,这一圈走下来,效果十分之好。基本上青州的百姓都知道使君要带着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了,要好好听自己府君的吩咐,该干啥干啥,碰上难题就去找官府帮忙,他们有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人才,尽可能避免大伙的损失。 说实话,真敢把家底砸进去跟着官府干的没几个,但拨出一笔银子做个尝试的真不少。 现在的青州百姓,谁不想过上康郡百姓的好日子呢? 正是因为宣传队打通了百姓们的抗拒,是以郡守们的政令通行无阻,百姓们配合奇高,还特兴奋,胆大点的还敢直接问官府派来的主事,说咱们弄这个暖房真能种出菜来吗?这可是村里所有人攒出来的银子,就这么一个暖房,你们可得好好建啊! 这些日子郡守也经常下乡,百姓们自觉是跟郡守说过话的人了,对官府的主事自然不如以往那么惧怕。 主事们心下虽然无奈,却也好脾气地跟村民们仔细解释。没办法,郡守最近都为这事儿愁得睡不着觉,下乡时对老百姓也客客气气的,他要是在这儿耍威风,下回郡守来了,百姓告他一状岂不糟了? 说实在的,这些小衙役小主事,心中对顾淮之是颇有怨言的。当初的日子过得多悠闲啊,现在每天累成狗,谁能乐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