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7章】 游行示威 (第2/3页)
是喝过洋墨水、见过大世面的新锐高层都不同意秦时竹的作法。岑春暄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此次中日关于青岛问题的争端,是大事、国事,怎能轻易靠民众游行示威来表态?大总统接见学生代表,任何人都会明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我们怎么和日本方面继续谈判?这不是把我们的态度和实际想法都暴露了?再者,现在接见了学生代表,安抚了他们,万一政府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一定让步,岂不是失信于民?” 梁士诒干脆就说:“这是学生娃子胡闹,今天有抗议青岛争端的,明日必定有抗议其它争端的,若是天天如此,岂不是社会混乱不堪?现在虽然是民国、共和了,但这并不等于国家就没有了章法,国事无小事,倘若民众一味以自己要求和愿望为准,事事都得依着他们,那还要政府做什么?我看,不但大总统不能去见他们,我们还要派警察和部队把民众驱散,还请葛副总理派几个人好言安抚一番,让他们散去了事……” 内阁各总长当中,唯独梁启超是吃过没有合适渠道表达自身愿望之苦的,他也因此对示威民众多加理解,但他也不赞同这种方式。“学生、民众关心国家大事,虽然是件好事,但终归要有规矩。游行示威,虽然不是针对政府而来,但毕竟影响过大,方式过激,我看是不是这样,让他们先散去,然后推举几个代表写一封请愿书递交政府即可……” 因此,秦时竹所延迟的半个多小时,其实成了有关紧急应对此次事件的协调会。人的思想观念是不可能一时间扭转过来的,对于这批阁员他也寄予了深刻的理解,耐心地作思想工作:“这件事首先要这么理解,不管民众说了些什么,毕竟是基于爱国热情的情绪,无论如何不能轻易抹杀。至于秩序,方才下面也汇报过了,虽然声势浩大,但秩序平静,不是乌合之众的大串联,再加有警察维持秩序,不会造成乱子,倒是强行驱散有可能造成混乱。其次,我们要读懂这次事件的内涵意义,那就是民众对于政府是大为支持的,我们方才不是也商量对日态度要强硬么?这批热血青年所表达的意思和政府的方针完全是合拍的,如果我们连支持政府的正义举动都不能容忍,如何谈得上执政为民?如果连正当的民众呼声都不能倾听,如何谈得上共和政府?再次,我虽然要去接见学生代表,但并不等于我要将政府有关对日关系处理的方针和政策告诉他们,这是两回事,不存在泄密可能。最后,我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如果我们真的对日强硬,那就需要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甚至有兵戎相见的可能,我们如果现在打压老百姓的热情,到时候谁给我们出钱出枪,谁给我们拼杀卖命?” 葛洪义表示了支持:“我认为大总统的考虑还是妥当的,这次游行示威,不是直接针对政府而来,即便见见他们,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将来如何游行示威,我们得考虑一下制定个条条框框,政府要守法,民众也要守法,不能怎么想怎么来!学生的热情我们要利用好,这是对日表态的一个基础,但他们的热情我们也要控制好,一个不慎就可能激化矛盾,硬顶着不见,很可能就是第二个情况。” 其实,在游行队伍内部,同样存在着忐忑不安的焦虑感。除了人民大学里面的几个学生在东北有过那么一次小规模的游行经历外,几乎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类似经历,游行示威对他们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而几个游行的组织者更是有些着急,他们原本只是以为几个学校的学生串联游行一番,最多也是1000多号人,没想到走到新华门前已聚集到了1万多人,望着这么庞大的人群,他们也深感棘手,当真是骑虎难下。 直到徐升告诉他们总统会亲自接见时,sao动的人群在逐渐平静下来。他们读懂了多层意思:第一,政府对我们的举动还是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