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100章】 各唱双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0章】 各唱双簧 (第2/3页)

体现”英日同盟,驻扎于香港的英国老式战列舰“凯旋”和威海卫的4艘英国旧驱逐舰不久也加入日本舰队。

    几乎在海军编组完成的同时,日本用于陆地进攻的兵力也同时集结而成。担任日军进攻的先遣部队为加强后的陆军第18师团,司令官则为神尾光臣中将。第18师团在加强前原本拥有第23和24步兵旅团、1个炮兵和骑兵联队、若干工兵和后勤大队,通过加强另外还附加了第29步兵旅团,第6和第12师团也各自派遣出了一个步兵联队,因此最后完成加强的先遣部队总兵力达到近6万人,英国方面同样派出了第2南威尔士步兵营和第36锡克团第2连。同海军兵力相类似,英国陆军也在此役中扮演配角,不过其锡克团的战斗力非常强悍,算得上精兵强将。

    由于青岛战役的特殊性和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几乎所有日本将领都将其看作为一边倒的战争,认为毋须花费多少力气就可以实现目标,因此有很多人争夺这一指挥官的位置。神尾光臣虽然也是中将,但在日本陆军中一直以谨慎而非勇猛著称,这次选中他为前线指挥官,无非是看中了他谨小慎微的特点。在军部眼中,具有数量优势的皇军获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曾有人公开扬言6小时拿下青岛),因此并不需要像日俄战争中乃木希典将军那样的“rou弹派”将领,日军所需要的是将青岛战役变成一次“宣传样板”式的作战,需要的仅仅是最后胜利,并不看重时间问题,也不希望像夺取旅顺203高地那样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是,能让你这么轻松如愿么?

    8月28日,第二舰队主力舰抵达青岛。巧合的是,两天后台风就袭击了青岛,日军“白妙”号驱逐舰被大风吹到胶州湾外灵山岛近岸处搁浅,船员只能弃舰逃跑。4天后,在风平浪静之后,德军“美洲虎”号炮舰在海岸炮台的掩护下冲出港口将其击沉。这一次没有见面的交火开了日德青岛战役中的第一枪,也掀开了接下来数月间日德大打出手的序幕。

    当然,亚洲地区战事的规模根本无法与欧洲战场相提并论,因为那里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场所。8月27日,法军在右翼发动了牵制性大进攻,希望能够改变力量对比,挽回德军对本国左翼的巨大压力。但在最初的进展顺利后,法国2个集团军被当面防御的德军拖进了伏击圈,在几次尝试性的突围没有结果之后,迪巴伊慌了手脚,只能接连不断地给霞飞和卡斯特尔诺发报,要求他们迅速增援,自己却只能困守孤城。不到5天的时间,包围圈里的法军损失超过7万,所控制的领域进一步缩小,作为进攻方的德军损失也超过1万余,考虑到德军以少敌众、以小围大的气魄,能耐和作用更胜一筹。

    当法军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时,西线德军主力并没有停下进攻的步伐,继续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横扫法军。9月2日,德军占领亚眠,英国远征军和近15万法军在坚守此地13天后,终于抵挡不住宣布撤退。在亚眠战役中,德军损失不到4万,而协约国部队的损失则超过10万,其中就包括英国远征军的2万。9月4日,德军克卢克集团击碎了比利时战场上英比联军的层层抵抗,同时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抵安特卫普。在比利时境内的战斗中,德军损失3万余,而英比联军的损失接近13万,比利时多年积攒下来的陆军主力部队几乎损失殆尽,还顺便搭上英国的2万多人。

    9月初,德军几乎在各条战线都高奏凯歌。

    随着日军舰队的陆续汇聚,加藤定吉宣布自8月30日起封锁胶州湾,北纬35.5度~36.7度,东经110.10~122.36度的四边形范围内限制一切中立国船只通过,并要求仍旧在此水域逗留的船只在24小时内离开上述海域。次日,日本占领胶州湾外海中的一个小岛并在岛上升起日本国旗,诡称这是夺取德占领土的开始,实际上岛上连一个德军都没有,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民众。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