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100章】 各唱双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 各唱双簧 (第3/3页)

国政府照例表示了抗议,但无论英国还是日本都不予理睬。

    随着日德两国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国防军“演习”的规模也日渐扩大和深入,不仅11师和22师演练了“抗登陆”作战,卫戍师最为宝贵的装甲团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副武装的纵深突破和分进合击,虽然青岛地区因台风影响而天气恶劣、阴雨连绵,各地泥泞不堪,但装甲团的战车显示了不俗的机动能力,不仅没有一辆因为道路问题而抛锚,反而在恶劣天气中顺利地抵达了演习聚集地,唯一的遗憾是油耗比平时大了不少。

    连日来,在国防军大本营的秘密动员下,绥远的第1师(师长马瑞风少将),察哈尔的第3师(师长夏天方少将,对俄作战的英雄),山西的12师(师长杜金德少将)、甘肃的15师(师长孙烈臣中将)都陆陆续续开进山东战场,这几支部队都可以说是久经考验的老部队,不仅部队主官都是秦时竹在东北闹革命时的老部下,就是指挥系统从上至下几乎都是北疆国防军的老人。装备好,兵员整齐,训练时间长,配合默契,基本都经受过战争的考验,是国防军体系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这些部队的陆续到来,使得山东境内国防军的主力骤然上升到10多万,沿着津浦路、胶济铁路沿线陆续摆开,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防御体系。若是搁在以往,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早就该引起各大列强的注意和抗议,但在日德对立且相互宣战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引起什么太过剧烈的反应。德国人不太吭声,若是平时,他们肯定很难想象中国人居然将这么多部队都聚集到青岛要塞周围,这不是挑衅和威胁又是什么?但现在不一样啦,日本人铁了心要吞下青岛,德国虽然已将青岛的有关权益移交给了中国,但如果不放一枪一弹就逃离这个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的要塞,德意志帝国的脸面往何处搁?现在德国人则盼着中国人来得越多越好,1个师,不够,最好来他10个师。在他们眼中,中国部队的到来,无疑为青岛要塞的周围进行了武装护卫,任何要从陆地上突破胶州湾租借地的尝试都首先必须通过中国人这一关,表面上青岛局势危如累卵,但在德国人眼中,却是处以中国武力的严密且不失自身体面的保护下,安全得很。

    英国人和日本人也没有吭声,一来,山东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中国军队要在这上面调动、演习,完全是天经地义,何况中国要演习的风声早就放了出来,不能视为对日德宣战的过激反应嘛!二来,中国外交当局给英国人和日本人的私下照会里说,这是中国方面压迫德国让步的必要手段,用武力来昭示中国从德国手中收回青岛的决心,英国佬眉开眼笑,他们巴不得多一个对抗德国的准盟国,日本人有苦说不出,谁让中国方面演习针对的对象都是德国人呢?

    从八月下旬以来,胶州湾租借地附近地区每日都是炮声隆隆,杀声遍地,似乎中国军队在不断做出调整,以便用最合理的战术和最小的代价拿下青岛。但实际上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和德国政府演练最为娴熟的双簧。中国在私底下不仅和德国人大量进行接触和沟通,中国还帮助德国人进行另一项重要的任务——防谍。

    在中国人眼中,所有的欧洲人似乎长得都差不多,不管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意大利人,似乎都是从一个模子中铸造出来的。同理,在欧洲人眼中,亚洲人几乎也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他们根本弄不清楚中国人和日本人乃至安南人和爪哇人的区别。但这种分辨能力的不足对于另一方而言并不是一个困难。在欧战爆发以来,陆陆续续有零星的日本情报人员进入山东境内,有的化装为小贩,有的装扮成商人和旅客,但目的都一样——探明德军在青岛的布防情况,为日军随后的进攻提供便利。(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