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122章】 犹豫难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犹豫难断 (第2/3页)

有同样的恐惧。虽然在长官的命令和老兵的督促下强行发起进攻,但害怕和畏惧的情绪并没有消弭干净。在国防军密集的炮火压制下,目睹着同伴被如雨的弹片和子弹夺去性命,很多士兵的精神趋于崩溃,在望远镜里看得真切,很多原本匍匐前进的日军士兵因为经受不住压力和恐惧,往往从地上跳起来捂着头就跑,但通常只有两个下场,要么是因为身体暴露地太过明显而成为下一个殉战者,要么侥幸逃脱后被身后的军官或督战队枪毙,以免引起连锁反应而损伤士气。几乎每次进攻都可以看见这样的景象,而且是越来越多。

    9次进攻,日军伤痕累累、伏尸遍地,却始终不能向前推近一步,守军气喘吁吁、筋疲力尽,却牢牢扼守着阵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逐渐迁西,鬼子的进攻力道也逐步衰竭下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何况是九次?后续的进攻除了徒增伤亡,挫伤士气已没有什么作为。而负责进攻的联队也已经伤亡过半,没有余力再发起大规模进攻。到傍晚时分,进攻的鬼子如同退潮的潮水一般往后退去,中间夹着着哀嚎和战伤者的呻吟,原本趾高气扬的膏药旗也软弱无力地耷拉着。鬼子虽然退了,但国防军的炮群却没有打算放过他们,空中负责观瞄的飞艇紧追不舍,不断将最新的方位和坐标通报后方,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似的落在敌群中。进攻时因为匐匍前进还有地形的遮蔽,炮弹的杀伤还没有这么明显,但撤退时却是直起身子前行的,炸弹开花后的杀伤力却要大上几分。

    从整个态势上观察,日军在确定自身被围后,同时在包围圈的东西两端结合部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包围圈的主力兵分两路,一路猛攻35团主担的西路结合部,虽然日军在35团阵地前陆陆续续集中了三个联队的兵力,但由于国防军早有准备,火炮支援得力,防御阵地齐整完备,工事、战壕修得异常牢固,表面上看鬼子气势汹汹,但实质上却没有什么致命的伤害,相反还造成了进攻方大量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即便不计算炮群造成的战果,防御阵地一线所达成的损耗比就达5:1,意味着鬼子要付出五倍于国防军的代价才能造成国防军的伤亡。而且,国防军有坚固的阵地可以依托,一般伤员可以得到及时医治,救治药物和条件也非常齐备,不是特别重的伤员都死不了,而鬼子的伤员却只能听天由命了,不要说缺医少药,就是连最为普通的担架都奇缺无比,很多原本可以不死的伤员被拖成了死亡,轻伤被拖成了重伤,整个联队笼罩在悲哀的气氛中。士兵一方面痛感进攻胜利希望的渺茫,另一方面又害怕中弹伤亡那可怕的前景,整体士气极为低落。

    在35团阵地久经考验的时候,日军另一路则对22师64团主担的东路结合部进行了强攻。不得不承认,这是具有鲜明洞察力的一招。虽然“被迫”栖身于军舰之上,但神尾的判断力并未随着脱离现场而脱离实际,相反,在跳出固有思维、固有环境限制时,他能够看得更加清楚、判断。虽然身边的参谋在具体的战术布置上要强过神尾许多,但神尾之所以能成为师团长而他们只是参谋确实也有自己的几把刷子。凭借着部队的报告,他从前锋部队遭遇阻击、后卫部队覆灭、后勤通道被掐断等一系列反常举动上嗅出了其中的危险,当参谋人员还在嚷嚷应该如何分兵以应对当面之敌时,他已经大致判断出了国防军的用意;当参谋人员还在争论究竟何处才是国防军的主力,怎样才能重新打通交通线时,神尾已在考虑跳出国防军的包围圈。固然,指挥部队如何跳出包围圈神尾并不擅长,他擅长的只是比一般日军提前4~5个小时判断出部队被包围的窘境。也正是因为他的建议,前线指挥官扩大了侦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