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235章】离岸平衡(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5章】离岸平衡(1) (第3/3页)

头碰头了。

    相对而言,商人对此是有很复杂的心态的。中日虽然处于战争状态,但因为没有正式宣战,理论上各种商贸往来是正常的,海关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从欧战爆发以后,中国当局已经大幅度提高了针对战略物资的出口关税,从5%一直上涨到40%以上,官方说法是因为为了弥补进口税收的不足同时加强内部监控。进口税率虽然提升到了7.5%,但是欧战爆发使得大多数针对中国的传统出口物资都来源断绝,比如染料,德国货全面断绝,卖一桶少一桶,价格翻番还不止,没有进口,自然也不会有进口关税。而关税是中国抵押作为庚子赔款的重要支撑,提高出口税收确实可以增加收入来源,冲抵庚子赔款。

    但在事实上,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幌子罢了。欧战一起,中国已经就山东问题停止向同盟国交付庚子赔款;中日冲突一起,中国又停止了对英国和日本的赔款,到后来,随着军火购买,连法国、俄国的庚款也停掉了,再到后来,所有国家的赔款都停掉了,不仅赔款暂停,连各种外债的支付也陷入停滞当中。直到各国不得不同意中国提高出口税收后,中国才恢复对意大利、西班牙等若干小国的债务偿付。

    可见,资金不足根本就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北京方面要钱。打仗要钱、抚恤要钱、国防建设要钱、教育要钱……林林总总都要钱,钱从哪里来?只能从最容易征收的地方上来。朱尔典保守估计,中国政府通过关税剧烈提升,一年至少能够增加1亿以上的税收。40—60%的税收,足够骇人听闻了,可偏偏还是出口税,连贸易壁垒的话都不能说,否则中国政府以窗口指导的方式停止对指责国的商品供应,真是让人欲哭无泪。要知道,钨、锑等战略金属中国的供应量占了全球市场的80%以上,税收高达100%,摆明了趁火打劫的态度,英法即便再不乐意,也不敢说个不字!德国方面自然是乐见其成的,因为制海权的丧失,中国将价格提高的越多,就表明英法为了物资需要付出的代价越高,特别是战略物资,更是加速消耗英法后备力量的无底洞。

    税收这么高,并不是没人动过歪脑筋,但效果非常差。战略物资基本上都是大宗物资,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铁路和航运两种方式,在运输体系里就有了强化的监督体系。哪怕是开船出去走私,也会被海关缉私轻易查获——海关缉私全部是由专门训练的水上警察组成的,知晓内情的都知道,海关的缉私艇和海军的鱼类快艇是同一个系统出来的,装备更是先进:以高速柴油机作为动力系统,最高航速高达45节的高速摩托艇可以轻而易举地追上任何可疑船只,再加上还有双联装的20mm口径机关炮,简直就是武装到了极点。逃也不是,硬扛更是死路一条。一旦被查获,不仅运载之人面临牢狱之灾,便是船上的产品也要予以追溯——敢于犯天条的商人毕竟是少数。抓出口走私可比抓进口走私容易多了。

    在这一点上,中国政府的强势日甚一日,各国除了老老实实接受高价,在心里咒骂大发战争财的不良商人外,没有别的办法可走。说来说去,朱尔典的理解最为切中题意,中国多年来在商贸上吃了各国不少的哑巴亏,借着现在的大好机会,不狠狠报复一把才怪。这是可以让人理解的,关键是,中国提高要价之后,如何吧中国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让他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资,这才是朱尔典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这个话题上,秦时竹、沈麒昌有着和朱尔典一样的感受!前者看到的是国家工业实力和战略布局,后者看到的是商业空间和利润范围,如何在价格提升的基础扩大供应,倒着实是个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