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1章】 整肃西南(10) (第2/5页)
别看张孝准此次入滇排场不如唐继尧,200人的卫队更是只有唐继尧所部的五分之一,但凡是见识过的,都不敢小觑这200人的战力。迫击炮、轻机枪、枪榴弹、冲锋枪,国防军最为自豪的武器,在卫队身上一览无遗。随同而来的还有三轮摩托车,更见部队的战力。很多人私下都评论,别看张长官的人数只有200,真要动手,唐继尧那1000人未必就能轻松取胜。 当然,这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张孝准是来开会和宣布人事任命的,唐继尧作为副司令长官,基本也是同样的目的,至于渗透其中的个人因素,那完全是摆不上台面的东西。至于各家的卫队谁的更强一些,也没有比划的余地——演武场上进行cao练的,只有朱德的第三旅。而其他人等,都只能静候点验的成果。用什么标准验收,用什么要求进行考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会按照什么标准编练,权力全部掌握在西南军区,在张孝准的脑袋里,便是唐继尧想要套话,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物。 事情的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只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了…… 朱德的人马,是按照国防军的训练cao典要求不折不扣进行cao练的。在北疆学习的时候,朱德已经记下了这些训练心得,到了国防军席卷全国、总参明令推广的时候,他已经率领部队走上了正轨。这一切都为蔡锷所赞赏,事实证明,北疆的练兵体制卓有成效,就在蔡锷这样的兵家心里,也不由得要加以赞赏,实战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藏区发挥了优势。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二两旅虽然也按照这个cao典进行训练,但他们毕竟没有朱德那样直观和切身体会的经验,效果就要差一点,但在蔡锷的督促之下,技术方面是不会走样的,唯一就在于人心。至于唐继尧的部队,那就更要差上一截——唐继尧本来带兵就不如蔡锷,再加上对国防军明里暗里的抵触,这兵自然就练得不好。 “向右看!”随着一声命令,部队整齐地把头转过来,向主席台致敬,一时间,上面诸人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的什么心态都有。何长林和罗光学半是嫉妒朱德的部队,半是对对方的对立继续加深——事情明摆着,朱德的部队已经练到了如此水平,这一个师的名额,很难说不给他,那么只有在别的方面下功夫,对唐继尧来说,云南部队强悍,让他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无奈,这云南的军政大权,他是已经盯上了,就想借个机会倒腾。朱德也好,何长林也好、罗光学也好,都是要加以搬去的绊脚石,又以朱德最为麻烦。 台上如此百感交集,台下自然也是想什么的都有,云南各部除了必要的留守军官以外,凡是少校以上的军人都悉数到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也感受到了其间的不同寻常,当然,更多人还是自豪——作为全国目前硕果仅存的非国防军嫡系的滇军,仍然保证了强大的实力! “阅兵毕!请张司令长官训话!” “弟兄们!”张孝准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出后,刚才还嗡嗡声大作的演武场四周,顿时安静下来,只有他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回荡,“这次我奉命到云南,是按照秦大总统的命令,陆总长的委派前来的,也是兄弟继蔡将军之后接任西南军区司令长官考察的第一站,在这里,我既深感荣幸,又深感自豪!滇军不愧为英雄的军队,云南人民不愧为优秀的中华儿女!” 台下热烈的掌声,一番吹捧之后,张孝准将话题转移到了主要议题上来,“这一次,兄弟除了推动云南各部整编、点验外,还肩负促进云南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军民分治的重要任务。蔡将军几年来一再表示,他作为云南都督既抓民政又抓军事,感到两个方面都不能很好的作为——这固然是他的谦虚之词,但也不可否认,确实有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扯了一通必要性和紧迫性之后,他宣布道,“等到云南省议会正常运转,各项机构所得奇人,军政分开,军民分治,则云南还将有大的发展……” “一派胡言!”唐继尧心里不忿,脸色也很难看,但是无论再怎么不情愿,他都不会吧这些情绪表现在脸上,他只能笑眯眯地听着张孝准说下去,何况,他用来打动任可澄等人的说辞不正是军民分治、军政分开这一套么? 张孝准自然不指望自己仅仅靠这些话就能打动台下这批丘八,自清以来,文官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好不容易等到清末新政,练兵有了盼头。辛亥之后,更是武力当道,蔡锷要不是因为革命的缘故,哪里能在都督这个位置上过得安稳?他不是不想对内部动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