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11章】 整肃西南(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1章】 整肃西南(10) (第3/5页)

而是他以下的官兵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天下老子打下来的,凭什么要老子吃瘪?过惯辛亥这种非正常生活的军人,自然不会对和平时期的要求放在眼里,对蔡锷加于他们头上的诸多限制,自然也是不满成分居多,但蔡锷毕竟是滇军的主心骨,下面心里不服,嘴上不敢较劲。要是轮到张孝准来说这话,自然就没有什么好颜色。

    张孝准说了几句,台下就“嗡嗡嗡”的交头接耳,什么声音台上是听不清楚的,但是用不着挺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只消看台下众人的神态和眼色,就能知道端倪。唐继尧不怀好意地笑着,这烂摊子,看你张孝准怎么收拾?想凭只言片语就让滇军缴械投降,哪有如此容易。别说你只是个西南军区司令长官,便是国防部陆总长和四总部长官在这里压阵,说话同样不好使。

    张孝准深深吸了口气,依然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涵养和风度,对这样的局面,他早有心理准备,太正常不过了。不要说自己已经接到有关滇军遭人明里暗里煽动的情报,便是任可澄等人,对于切实推进军民分治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这可不是一句分治,或者有个省长头衔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谁拳头大,谁有实力,谁才有发言权,云南这一亩三分地,哪有这么简单?

    朱德有些恼怒,但面上却没有丝毫的流露,甚至没有与何长林、罗光学一样抱着讥讽的态度。他的样子看上去最是耐人寻味了,但他心里早就翻腾起波澜来:为什么自己的老师要出走北京,不是说要逃避现实,而是目前的情况,到了他已经都不能摆布的地步,没有强力外来的介入,没有铁腕政策的推行,在云南推进军民分治就是一句空话——而继续执行军阀体制,只能是云南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国家,他是明白人,不会看不到中间的问题。

    话说了一通,喇叭的声音总算是勉强盖住了吵闹的声音,但会场上的众人已经没有心思听下去了,只有张孝准说的最后一点,勉强还有一些悦耳之处——将来滇军无论在装备、补给还是薪水上,都将按照国防军的标准计发,然后再加2成的边疆补贴。对于没有路道捞外快的军官和普通士兵,不失为一个利好,但对于已经搭上各条线路大发横财的中高级军官而言,别说2成,就是2倍,他们都未必看得上眼。

    接下来便是例行公事了,唐继尧简短地表达了支持的意思,但表示军民分治事关重大,要慎重,不可cao之过切,任可澄表示拥护中央,但云南cao作起来还有实际困难,恐怕没有3-5年时间是不可能搞定的。

    张孝准笑盈盈地,听完了众人的言语,也不管台下反响如何,便自顾自地总结上了“成功的大会,团结的大会,云南必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说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恰好与朱德眼神相对,张孝准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前戏唱完了,真正的大戏,该开场了。

    傍晚时分,宴会的架势已经搭起来了,整整108桌,云南军政各界的人物,除了极少数例外,都出席在酒席上。一方面为远道而来的张孝准和唐继尧接风洗尘,另一方面也是云南军政各界的大聚餐。张孝准、唐继尧、任可澄等人自然在主桌上,朱德、何长林和罗光学三个旅长,同样在主桌作陪。

    对于下面来说,改编成师或者旅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对于部队长官而言,却是一个之光重要的问题。不要说唐继尧极其想了解,便是2个当事人,也是急于探明而后快。

    可是,一杯又一杯的接着下肚,张孝准嘻嘻哈哈,愣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意思,实在推得不能再推了,就只好拿出陆尚荣和秦时竹的幌子来,说编制问题需要大本营联席会议讨论,他只有汇报权,没有决策权。到后来眼看场面已经不行了,只能站起来向各路敬酒。

    除了张孝准、唐继尧以外,朱德是今天接到敬酒最多的人,或者是表示恭维,或者是表示祝贺——毕竟他这个云南护军使在大会上正儿八经地被任命了,而且还当众晋升了一级军衔。他个人是来者不拒,一杯接着一杯的畅饮,等到何长林和罗光学两人假惺惺地举起杯子时,他的整个身子也在晃动,看的周围人都大笑不已。

    罗、何两人见朱德如此情况,便将最后一丝顾虑都打消了,放心地与朱德对饮起来。他们两个的心思虽然受到唐继尧蛊惑,但还没有被冲昏头脑,知道朱德的位置是动不了的,要想拿到那个师的名额,唯有将其他一个挤出去。所以,两人对张孝准的态度也是极其复杂的,又想拉拢,又怕马屁拍到马蹄上,端的是心里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