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五章 是脱产兵吗 (第2/2页)
能分出高下之分的。 头脑快反应快的青壮,几乎能做到不出错,口令一下达,立刻就转了过去,并且动作标准,后脚落地有声。 其水平,李孟羲觉得跟前世的军训时的高中生一个水平了。 而做的差的,能有多差呢,平均两个转体口令,就能有一个转错,人家向左转,他向右转,咚的一下,两下脑袋撞在了一起。 转错也就罢了,不管是李孟羲还是刘备上前认真的指点,不上前指点倒也罢了,一说那人便更紧张,接下来再转体,肯定还错。 刘备都看不下去,私下里跟李孟羲说,要不换别人。 总是转错体的那人,也是之前原地踏步踏不好的那家伙。 不止原地踏步出错,所有动作都学的慢。 李孟羲认为,这个人确实手脚协调能力弱了一些,而并不是真的傻或者怎样。 刘备说换人,李孟羲严厉制止了刘备欲做的决定。 不抛弃不放弃,不是空口说说。 再说了,兵员素质差,把差的人挑出去,选更机灵的人来练,固然,少了掣肘,能练的更快一点。 可这么做,后患无穷,对军官练兵能力的提高没有一点好处。 今有足够的兵员去供挑选,来日若是守城,精兵打完了,得招募民夫进行训练。 民夫老弱病残,歪瓜裂枣的,要训练成可以作战的力量,对军官的能力要求很高。 要是,平日只会训练好训练的人,一遇到差一点的兵员就束手无措了,如此,岂能为良将。 刘备经李孟羲一番批评,刘备深以为是,练兵不能挑肥拣瘦的。 所以,虽然青壮中,有反应比旁人慢一大截的人,其余青壮讥笑,当事人也看不起自己,但是,不管是刘备和李孟羲,都没放弃他的打算。 就算笨笨的如许三多,也能成长为兵王。 在练至深夜之时,练兵结束。 关羽部战兵是最劳累的,其部八百余战兵,每日行军路程几乎是中后军行军路程的两倍,奔袭战法,简单的来说,就是长途行军,与长跑不同的是,奔袭之时,要前后不脱节,而且要队列整齐,若遇敌,呼吸之间便能立刻停下摆好阵型。 关羽部战兵,跑的累的腿都能跑细。 除了关羽部战兵,训练最多的就是这四十个头裹青巾的青壮了。 每日拔营之前,训练半个时辰,晚上,训练时间不定,估计每晚能从八点,训练到十来点左右。 也就是说,每天训练大致三个小时。 李孟羲也不清楚,古代每天能训练三个小时的士兵,属于什么层次。 古典时代,脱产士兵,战力远比农兵强。 农兵,又叫非职业兵。 其忙时务农,闲时训练,训练时间有限。 而完全脱产的职业兵,每天都训练。 若说,脱产不用干农活,每天训练的士兵,就是职业兵,那以义军现在的状况,万余人大军,全部都不用生产,每天也都能训练,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义军现在,全是脱产的职业兵了呢。 李孟羲也疑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