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大好处,商会震惊,朝堂之争,激烈无比 (第3/7页)
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说出第二个好处。 “第二,但凡官商一脉直系后人,入大魏各大书院,都优先录取。” 许清宵抛出第二个好处。 这个好处简单点来说就是,高考加分。 天下人无论是权贵还是普通百姓,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想要真正的出人头地,就必须要读书。 百姓们宁可吃糟糠,也要省钱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学,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自己孩子成为读书人吗? 一旦成为了读书人,就算是翻身了。 而权贵们让自己的后人读书,为的不就是稳住家族吗?读书人,在大魏的地位,完全是高高在上。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莫说大魏了,天下都是如此。 而这第二个好处,可以说只要脑子正常一点的商人,都会选择加入。 辛辛苦苦大半辈子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自己后人享福吗?优先被各大书院录取,光是这一条,就足矣让他们趋之若狂啊。 “贤弟,你这话当真?” 张如会咽了口唾沫,他莫名感觉有些不真实。 而许清宵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继续说出第三个好处。 “第三,所有官商如若为国效力,勤勤恳恳,可以封爵!” 许清宵说出第三个好处了。 但当这第三个好处说完之后,张如会直接痴呆在了原地。 许清宵前面两个好处,第一个是属于让商人薄利多销,成本多了但最起码生意多了,算是一种让利,第二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也是每一个商会要做的事情。 可这第三个好处就彻彻底底不同了。 天下,没有那个地方会给商人官职,何况是爵位? 爵位是怎么得到的?要对大魏有巨大的贡献,不,不是巨大的贡献,是天大的贡献。 那些战士们,在边关镇守,拿出生命来杀敌,保卫国家,也不见得能封爵。 文臣们处理国家大事,解决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也不见得能封爵。 他们这些商人有什么脸面去思考封爵? 封爵啊! 如果说当官是光宗耀祖,那封爵就是祖上十八代都要笑出声来。 爵位,是一种无上荣耀,是权贵的象征。 再大的商人,不过是棋子罢了,就好比晋商他们,看似在许清宵面前有些耀武扬威,可那是因为他们背后有更大的人物。 可一旦等到许清宵成为了户部尚书,或者是许清宵成为了侯爵这种级别的存在,天下商人那个敢对许清宵放肆? 说到底终究是下等人,无非是需要你的时候,给你点面子,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连狗都不如。 现在许清宵说,加入官商还可以封爵。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啊。 颠覆了他人生观。 张如会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而许清宵则自顾自的泡茶,他知道自己许诺的三个好处,正常人很难接受,尤其是张如会这种商人。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商人的地位,表面风光,背地里呢?这个就不多说了。 反正,看到张如会的反应,许清宵相信,这个消息一旦放出去了,整个大魏的商人,都会嗷叫,恨不得把全部家当捐出来。 足足一刻钟的时间。 张如会震惊了一刻钟。 这才回了神。 “贤弟.......你莫不是在这里跟愚兄开玩笑吧?” 张如会哭丧着一张脸说道,他心中既是希望这是真的,又觉得这不可能是真的啊。 “贤兄,愚弟纵然有时候比较浮浪,但朝中大事,却不敢乱说一二。” “而且不满贤兄说,陛下已经将此事全权交给愚弟,是与不是,全由愚弟一人抉择。” “贤兄,先喝口茶吧。” 许清宵给张如会倒了杯茶,又给自己倒了杯茶,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小口道。 看着许清宵如此淡然,张如会即便是再不信,也不得不信了。 “贤弟,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张如会也是个狠人,既然相信了许清宵,就没有半点质疑了。 “行,既然贤兄如此信任,那愚弟就把话说清楚吧。” “让人准备一千万两白银,无论如何,今夜之前送到户部,再阐述清楚,水车工程利国利民。” “身为大魏商人,取之大魏,用之大魏,百姓富裕,商人才会富裕,大魏更能富裕,国富民强。” “贤兄应该是有幕客,让他们以这个写一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